2)第619章 首席科学家_重生之官路商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加坡国立大学任教时的学生,是三十刚出头的美人儿,谭云松到新国坡国立大学任教一直到吴文希入学时还是单身,拿他们自己的话说,两个人很早就勾搭上,一直到吴文希读完博士才正式结合,现在还没有子女。

  对张恪来说,这倒是一个买一赠一的好买卖;张恪现在看到带博士头衔的就两眼冒光。

  谭云松是很健谈的人,除了自曝生活上的琐碎趣事,更多是谈对微电子技术未来发展的认知,所幸他妻子以及在座的赵梓琳、赵鹏等人都是业内人士,谈话不会无趣,反而是张恪对相关技术的理解力最弱,不过他心里清楚未来十年消费电子发展的大势所趋,谭云松能频频说到点子上,差不多就能认可他在学术上的能力。

  不得不承认,这个领域内的顶尖人才看到消费电子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最后还要向谭教授请教在建设微电子技术实验室方向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张恪在饭局临结束时这么问谭云松。

  谭云松从未想到过内地会有企业有这么大的魄力独力投入搞微电子领域的基础实验室,哪怕专做一项,没有十亿八亿的投入都很难出成果。陈信生在业内名气很大,即使陈信生给他发电子邮件谈及此事时,他也认为搞微电子基础实验室不过是这家企业图有虚表的噱头而已,不过也一直在关注国内关于橡园树计划的报道,当看到橡树园计划越来越像那么一回事时,他自然也就动心了。

  内地的迅速发展,也让他心动着想回国内发展,毕竟亲朋好友、快七十高龄的老父老母都在国内,有回国内工作的机会,他也不想错过。

  之前有通过邮件联络,陈信生随叶臻民到新加坡之后再正式会面,能通过驻新加坡大使馆紧急办理签证,也进一步证明国内对橡树园计划的支持。

  “……国内实验室最紧要的一个事项是加速技术人员的培养上,锦湖正与东大展开密切的合作,是不是可以试验性的引入双导师制?橡树园计划内的实验室会充分利用这个地区的高校人才资源,聘请在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参与到实验室的工作之中来,可以大幅度的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引入双导师制,除了校方给该研究生提供的导师之外,实验室也安排一名导师负责该研究生在实验室的成长……”

  九七年,导师廉价使用研究生为其项目卖力的情况还不算很普遍,此时试验性的推行双导师制不会有太大的阻力。

  推行双导师制的另一大好处,就是能最大限度的将通过实验室加强培养的人才抓在自己的手里。从在读研究生阶段就受到橡树园计划的培养、融入橡树园计划的氛围之中,没有特殊的原因,很难想象这些人才毕业后会主动选择别的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