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7章 特效产业的发展_我在地球当影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7章特效产业的发展

  受到曾经在《火星救援》学习的影响,郭帆现在拍摄也是以实拍加模型为主,再辅以CG特效。而且郭帆还发现,以实拍加模型在画面上呈现的效果更好,最重要的是做特效省钱。

  吴景的戏份主要都是集中在太空中,剧组特意找了专家,按比例模型打造了一个太空站,用于拍摄一些震撼的太空画面。除此之外,道具和置景组改造了几处摄影棚,模拟太空站内部的场景,为了力求真实的空间站,剧组还特意请教了航天局的专家,设计出最合理的空间站内部造型。

  其实场景搭建到还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拍摄部分是吴景饰演的宇航员在太空里的失重部分。郭帆一开始设定剧本的时候,吴景饰演的刘培强戏份不多,因为主线是放在李赫饰演的刘启和地面小队身上。

  但是随着拍摄的进行,郭帆慢慢产生了一下别的想法,和作者兼编剧的大刘,还有李赫一起和李赫商量过后,决定给吴景加戏。吴景来剧组报道的第一天,就收到了这个‘好消息……’

  消息是不错,但拍摄的确很难,好在吴景也不是小鲜肉,这点苦不算什么,所有戏份亲自上阵。剧组的另外一个俄国演员大兄弟很佩服吴景,同时也激发了体内的战斗之魂,两人一起完成了许多高难度的太空戏份。

  而作为《流浪地球》的首席特效制作工作室,来自好莱坞最顶尖的特效工作室工业光魔要负责的任务很艰巨,导演郭帆要求特效制作看起来不是像,而是这就是真的。工业光魔需要渲染太空,地球在流浪过程中长长的尾巴,还有地木吸引时的震撼场面。

  如果交给国内的特效公司,这个工作要么完不成,要么制作粗糙,观众肯定看得不满意。但是工业光魔作为全球特效行业的龙头之一,其业务能力毋庸置疑。为了完成渲染工作,工业光魔用上了最新开发出的软件,前期筹备中,工业光魔的程序员写了六万多条着色代码,其工作量相当惊人。

  视效总监克里斯·杨是一个美籍华裔,他就跟郭帆和李赫这样说过:“如果用一个单核CPU电脑来制作的话,得从古埃及文明诞生时,也就是公元前5000年,一直渲染到下个世纪,才可以赶上明年的上映。”

  特效工作远远走到了拍摄的前面,完成建模之后,在郭帆的要求下,工业光魔庞大的特效团队率先开启了几个纯粹依靠CG实现的爆炸场面的制作,由于真空中的爆炸与地球上面的爆炸截然不同,郭帆也没打算使用模型爆炸的方法拍摄片中的爆炸场景。

  这个爆炸场景是影片结尾的高潮,刘培强点燃木星,把地球推出木星引力,郭帆要确保的就是观众能看到这个震撼的场面。这是一部商业电影,有些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