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三八章 风云上海滩(31)_铁幕192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然产生了分歧。这其实是普遍人权与多数人权之间的分歧,实际根本无解,各有各的道理,具体如何选择与其匹配的政治制度,要视国情而定。但是,如果脱离实际”则当然是保证所有人权利的制度,比保证多数人权利的制度,看起来更美好更动听。

  一些人俘虏不用费力劝说,自己便动摇了起来。

  这其实是出于很简单一种认识。

  为什么明知西式民手并非万能,还有无数人向往推崇?原因自然是这些理念看起来分外美好,正切合很多人的某种理想主义。人们根本不会去想,过于理想的事情”其实往往意味着脱离实际。

  西北的政治讨论,是基于西北实际而来的,但搬到苏联,却未必能凑足必要的施行条件”不过“人权“这玩意儿,怎么说怎么动听”俘虏们并非个个能看穿看透,自然会产生“原来苏联只是那样“或“苏联其实可以这样“的想法。进而,这种想法便会不断生根发芽,促使这些人越来越推崇西北的理念,直至完全抛弃原有的思想。

  这当中,他们显然已经忘记,西北所说的“人权“其实只能在西北实现,对中国其他地区都未必有意义,对苏联就更别提。

  然而,并非只有层次低的人才会犯这种错误,层次高的人一旦被这些不能因地制宜的理论盅惑,则往往表现的比层次低的人更激进,就像患了妄想症一样,更难以从中摆脱。所以,苏联俘虏的分裂,首先表现在了鸟斯马诺夫、西尔哥耶夫、安铁尔斯、诺加、喀尔偏科、西林、马历诺等几位重要人物的分裂上。

  可惜的是,认司西北的思想,并不代表就会加入西北,更不代表就会举起反苏大旗。但吴安平也没想去做某些人的思想工作,他早在苏联俘虏未分裂前,便特意收集所有人的手写材料,交给夏听白在后世完成了对这些俘虏笔迹的伪造。

  于是,西北各大报馆在四月七日的报刘上,便堂而皇之刊登了一则看上去很不可思议的声明。鸟斯马诺夫、西尔哥耶夫、安铁尔斯、诺加、嚓尔偏科、西林、马历诺等十一人,以绝对坚决的语气,声称就此退出苏共,并指责斯大林是暴君,指责苏联及第三国际试图操控他国政治的企图不道德不正当,继而确认张作霜刊登的使馆文件俱为真实。

  是不是看起来匪夷所思?但这则声明是以照片形式刘登的,由照片看,其原件分明有这些人的亲笔签名,而且那些签名,经相熟的人辨认,又是绝对真实不似伪造。

  在苏联试图将张作霜杏抄的文件完全否定之际,西北爆出这样的一则声明,当真是给了加拉罕及所有在华的苏联人一记窝心脚,并使内部形成一种诡异氛围,谁都不提这回事,但谁都在想这件事。

  而苏联政府,除了将这则声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