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九十五章 运粮_反穿越调查局之先秦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典府的队伍进到了滏口陉要塞,在听完当地军需官吏汇报的情况后,胡义和赵亮之前悬着的心,才终于能够稍微放下了一些。

  此次长平大战,赵国也真的是拼了老命,上下齐心抵抗秦军来犯。无论是前线的将士,还是后方的百姓,全都爆发出了极高的战斗热情。

  为了能让前方的赵军子弟兵吃饱肚子,好有力气与秦军交战,赵国发动了将近二十万的运粮民夫,日夜不停的往前线输送粮草。尽管那些运粮队伍里面,主要都是老人、妇女和十三四岁的少年,可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却绝对不比任何成年男子差。

  太行山巍峨险峻,山中开凿的道路崎岖难行,远非河北平原上的官道可比。但即便如此,运粮队也丝毫没有被难住。能走骡子的地方,就由老把式赶着壮骡,驮货前行,遇到骡子不好走的崎岖地势,也无分男女老幼,大家直接扛上几十斤的麻袋继续加紧赶路。

  跌倒了,就立刻爬起来;擦破皮肉,也毫不在乎。人们相互鼓励着、呼喊着,脚不停歇的向着丹水防线挺进。

  如果这个时候有一架无人机在上空盘旋的话,你会从镜头中惊讶的发现,位于太行山腹地的山峦河谷间,就仿佛是沸腾了一样,到处都是人头攒动、穿行赶路的景象。

  据军需官吏报告,从滏口陉要塞到大粮山辎重营,山路连绵数百里,运送一批物资过去,通常需要小半个月的光景。为了保证前线供应,他们想了个办法,把大部分民夫编做上百支队伍,分段安置于太行山脉中,梯次出发,轮转运送,如同是接力赛一般,确保每天都有粮草送进大粮山营地。

  “目前大粮山那边囤积了多少粮食?”胡义问道。

  “回禀长史大人,据卑职估算,大粮山储备的黍约有四万一千石,麦在两万石上下,杂豆略少,大概七八千石。具体的数量,大粮山的军需官应该更清楚。”

  赵亮心里默默盘算,这些数字加起来,差不多就是全军七天的口粮。于是他接着问道:“目前咱们每天能送过去多少?”

  官吏回答:“按照咱们轮转运送的新方法,原本每天至少可以输送一万五至两万石粮草到前线。但是最近太行地区暴雨频繁,运粮的队伍受到了极大影响,所以,眼下我们只能苦苦撑持,尽量保证一天一万石的最低标准。”

  他略微犹豫了一下,又鼓起勇气道:“请二位大人责罚,有的时候,我们可能连一万石都送不到。而且,还有不少民夫因为过度劳累或发生意外,死在了送粮的路上。”

  胡义叹了口气,闷哼一声道:“唉,这也不能怪你,谁让咱们非要在这种鬼地方跟秦国人打生打死呢?每运送一斤粮食到前线,路上就得再搭进去两斤,这么个损耗法,一旦遇到雨天,队伍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