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81章 受惊了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时候也都等不及,好奇的站到一边探头去看。

  “我摊开来,大家一起看。”

  奏章是折册,直接拉开,就成了一个长册。

  奏章摆在案上,君臣几个一起看。

  “李超的字还是这么丑!”

  “嗯,估计他是写不好了。”

  李世民和房玄龄两个先嘲笑了下李超的字。

  “其实赵国公的硬笔书法不错的,开创流派。不过这毛笔字,确实没进步。”

  “什么没进步,他根本就是懒得练。有功夫,都忙着去赚钱去了。”

  房玄龄仔细的看着奏章,洋洋洒洒的奏章很多字,但却写的非常清晰。

  “摊丁入亩,原来是这个意思。细一思量,似乎也并没有问题啊。”房玄龄道。

  李世民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他后悔自己刚才太过大惊小怪,失了帝王的稳重。

  “这等于是废除了人头税,以后征的是财产税。”长孙无忌也惊叹着道,并且一句话就总结出了李超这摊丁入亩的精髓之处。

  废人头税,征财产税。

  丁税按人头来收,但许多百姓较穷,他们本身是没钱的。尤其是他们很难抵抗灾害,一旦遇灾,那么他们可能就没钱交税。

  而财产税,以田地财产来定户税定地税,然后把丁税这部分摊到田赋里,纳税的主力就成了拥有田地最多的地主们。

  同时,李超的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地主都要交税,这等于是扩大了税源,增加了进行的财政收入,也相对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另外一方面,摊丁入亩,把丁役也折为役钱,摊入田亩之中,进行的税收也简单了许多,征收起来容易,计算简单。

  “玄龄,你怎么看这摊丁入亩?”李世民心里也觉得李超这个新法,似乎挺好。但好的政策构思,到底能不能推行实用,这却还是一个问题。

  他们得先考虑好这个新政,会有哪些好处,同时又会遇到哪些阻力,要权衡利弊得失。

  房玄龄仔细的想了想。

  “要推行此新法,最关键之处还是在于清量出贵族地主们的田地数量,把隐田清出来。再一个,则是贵族官僚地主商人都须一体纳税。如果不能做到这两个,则摊丁入亩,就不可能推行下去。”

  哪怕现在朝廷的财政收入,工商关税这片,已经超过了来自土地和农业的税收,但没有谁会觉得土地和农业的税收不重要。

  摊丁入亩,就意味着要把原来朝廷收取的租庸调全摊入到全国的耕地中去。

  大唐有多少耕地?

  李世民最清楚,经过这几年大唐的开拓,以及移民拓荒,刚刚结束不久的上一次普查显示,大唐现在大约有八百五十万顷田地。

  这就是八亿五千万亩地。

  大唐现在有多少人口?

  大约五千万多一点人口,丁男一千五百万左右。

  平均大唐每个人占有十七亩地,每个丁男占有五十六亩地。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