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62章 懒王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往也就是说一句可。

  到了后来,他已经厌倦了。

  但他就算把内阁送来的奏章自己一份份的批阅,也不会现在这个模式更快捷更有效率。

  他没有内阁的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宰相们经验丰富,也没有翰林院的马周等人见识广。

  他干脆每天早上起来上早朝,然后先到御书房,听取翰林学士们对前一天奏章处理的意见。他不再去每份奏章批阅翻看,而是直接坐在那里听马周的汇报。

  内阁的意见,翰林院的意见,然后表示可或不可。基本上他们处理都很没,没有地方可以挑毛病,于是每天早上,御书房里,马周一桩桩汇报,承乾不时的说声可。

  等事情说完,他就走了。马周按皇帝最终意见,执朱笔做出批红。然后,翰林学士们,又开始将内阁呈上来的新一批奏章商议研究。

  承乾的时间变的多了许多。

  不用一天到晚的盯着奏章,眼睛都轻松了许多。

  多出来的这些时间,他会骑马练剑,打打马球,陪陪宫里的嫔妃们。

  这些天,他又多了个去处。

  八百个宫廷侍卫,已经选出来了。

  全是他认为比较忠心可靠的贵族家子弟,比如长孙家、比如宇文家、比如高家、萧家、陈家、杨家等家族子弟。

  房玄龄家、魏征家、马周家、秦琼家、程咬金家等这些与张超关系极近的重臣家子弟,他一个都没选,事实上,这些家族也没来几个人报名。

  清一色十八到二十一岁的年轻贵族子弟,身材高大健壮,骑射本领出众。这些侍卫获得了如原来三卫五府一样的信任。

  承乾甚至让他们在宫里演武场射箭骑马,比武摔跤。

  这引得一些言官谏臣们上书劝谏。

  但都被承乾留中不发,内阁和翰林院则出奇的一致沉默,似乎是默认了皇帝最近这有些不太合适的行为。

  也许是他们心里有愧,承乾这样想。

  承乾也只是个二十岁的皇帝,心中苦闷,工作不顺,便在这八百侍卫上很下精力。

  他从自己的内库中出钱,为自己的八百侍卫订制了最好的装备,人手一套骑士板甲,精钢打制的宝剑,优良的马槊、骑弓等。

  他甚至经常和侍卫们同吃同住,一起训练。

  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有时练的受伤,也毫不在意。

  对此重臣们看在眼里,也有人表示担忧。

  “马相,陛下这每天不理朝政,整天在宫中训练场上骑马射箭,比武打球,让人担忧啊?”褚遂良对马周道。

  马周身为皇帝的丈人,又是翰林院长,每天都能见皇帝好几次,他会不知道皇帝最近的变化吗?

  但他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心里憋着,憋久了才容易出事。

  这八百侍卫,就当是给皇帝的一个玩具,宫里的训练场就当是一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