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7章 工部暗室_知否之护姐狂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子册立乃国之大事,不可轻忽。大朝会上,老皇帝赵开益只是宣布此事,以定臣民之心,要到正式册立那还有得忙。

  先是司天监要择请吉日,报请准许,然后鸿胪寺要查阅典籍,制办各种礼服冠冕,敬告四方诸神。

  翰林院负责誊写诏书,下发各道、府、州、县,礼部总揽全局,负责草拟大典的章程,同时预备大典时的各种事项。

  大朝会过后没多久,盛长柏和盛长桢兄弟就被征召到宫中,专门负责诏书撰写等事。

  昭告天下的诏书早有成例,历朝历代都有册立太子的诏书范本,用不着费什么心思。

  除此之外,还有祭告天地的祷辞,这就不是诏书那样规规矩矩的公文了,而是务求华丽炫美,格式工整,合辙押韵。

  这就需要比较高的文字功底,必得才高八斗之辈才能执笔。

  盛长桢连中六元,直升翰林修撰,其文才天下皆知,召他来誊写倒是无人有什么异议。

  但盛长柏也跟着负责撰写诏书,这可就十分惹人眼红了。

  诏书撰写无须什么文采,只需依葫芦画瓢,不出错即可。这份工作无甚难度,办好之后却是一份大大的资历,还能在官家和太子面前混个眼熟。

  如此肥差,自然是人人争抢,翰林院中一众编修、修撰皆是跃跃欲试。

  结果赵开益一道诏书,点名要盛家兄弟主理此事,盛长桢为主,盛长柏为副,顿时惊掉一地下巴。

  盛家兄弟也因此大出风头,再联系赵开益前番特下恩旨免去盛家亲亲相避之事,市井皆传:盛家兄弟就是赵开益为太子留下的宰辅之臣。

  其实赵开益这样做,有他自己的考量。

  之前盛长桢初回汴京,进宫觐见时,邕王对他的态度十分冷淡,甚至隐隐露出敌意。

  盛长桢是赵开益看重的年轻人才,邕王则是赵开益预定的太子,二人不和,他看在眼里,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于是便有了这一出,为的就是让盛家兄弟借誊写诏书一事卖邕王一个人情,以此为契机修补双方的关系。

  赵开益如此费尽心思,也算用心良苦了。

  可惜他终究不了解邕王和盛长桢的过节,便是邕王愿意“不计前嫌”,盛长桢也不会给他好脸色看的。

  当初邕王纵女行凶,险些就把盛长桢姐弟格杀在林中,全靠姐弟俩同心同德,这才免了杀身之祸。

  如此深仇大恨,盛长桢岂能这么容易揭过?

  ……

  赵开益自知命不久矣,临死前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储君之事,因此他对太子册立大典筹备百般催促,既要速度快又要诸事齐备。

  在这种紧张氛围下,盛长桢兄弟这回进宫办事,没有个几天是别想回家了,吃住都要在宫里。

  盛长桢进宫前特意叮嘱家中女眷:无事不要进宫探望,他们兄弟二人会照顾好自己。

  盛长桢这么说,其实是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