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五十九章吊脚楼_点天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顶点点天灯!

  岸边伫立着一排老式的吊脚楼。

  这也是凤凰古城最具特色的古建筑之一。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的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

  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从前的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也有用石板盖顶的,现在的吊脚楼大多用泥瓦铺盖。

  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的一件大事。第一步要备齐木料,土家人称“伐青山”,一般选椿树或紫树,椿、紫因谐音“春”、“子”而吉祥,意为春常大,子孙旺;

  第二步是加工大梁及柱料,称为“架大码”,在梁上还要画上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

  第三道工序叫“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头,排成木扇;第四步是“立屋竖柱”,主人选黄道吉日,请众乡邻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祝贺。立屋竖柱之后便是钉椽角、盖瓦、装板壁。富裕人

  家还要在屋顶上装饰向天飞檐,在廊洞下雕龙画凤,装饰阳台木栏。

  吊脚楼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杆”较成功地摆脱了原

  始性,具有较高的化层次,被称为巴楚化的“活化石”。

  我们在岸边靠了船,磊子先上岸,找到白家的门牌号。

  这里住着那么多人,我也不好动用引尸铃赶尸,只好将白晶的尸体背出船舱。

  尸体头上罩着一顶黑纱斗笠,就算有人看见,也不会认出这是一具尸体。白晶的老家是一座三层高的吊脚楼,除了屋顶盖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充分展现出华

  民族的建筑智慧。

  房子四周还有吊楼,楼檐翘角上翻如展翼欲飞。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里外外都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

  底层没有住人,用来饲养家禽,放置农具还有重物。第二层是饮食起居的地方,内设卧室,外人一般都不入内。卧室的外面是堂屋,那里设有火塘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