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151 暖气变寒谷-7_帝国的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上空,月影朦朦胧胧,仿佛有桂枝摇曳摆动。“这一仗打完,天下太平无事的话,我便解甲归田,处理一下家事,静心著书立说。周大人你看如何?”赵行德若随意道,周和瞪大了眼睛,失声道:“大人正值壮年,怎能急流勇退。”

  不知不觉,周和心下却是微微一松,赵行德有功成身退态度,他也就不那么为难了。

  ............

  “北伐之后,岳曹刘韩这几个人的兵权,且得徐徐削去……”

  邓素放下朱笔,轻呼了一口气,有些疲乏地揉了揉太阳穴。

  他是个善谋多虑之人,满心满腹都是各种各样的计算,哪怕看上去人在休息,其实脑子还是转个不停,就是想休息,都停不下来。因此,暂且放下眼前的大事,思索一下遥远的将来谋划,成了他的一种特殊的放松手段。不过,哪怕心里面打定了要削藩的主意,此次北伐,他仍秉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态度,几乎全权放手曹良史和岳飞二人,丞相府只管尽力筹措自重粮草送到军前。北伐进军十分顺利,邓素的这种态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朝中,邓素的威望也与日俱增。

  在邓素面前几案上,摆着礼部重新甄别考核廪生的奏折,圈圈点点,朱批十分详细,他几乎从头到尾地修改了一遍。和北伐相比,邓素更在意的是控制各地的州学。在礼部尚书任上,他将州学摸了个透,理社的势力表面煊赫一时,实际上,州县学中大部分还是中间派,只不过原先汴梁重臣被辽军一网打尽,学校推举有对这些人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理社稍加鼓动,他们立刻就借此把持了各地的大权。这些士绅最好拉拢,然而,也最容易背叛,邓素自己就深有体会,因此,一登上相位,他就不遗余力,软硬兼施地要控制各地州县学。

  礼部推动考核甄别廪生,便是相府控制州县学的突破一环。

  黄舟山倡议由州县学推举之制,只说地方牧守既然由廪生推举,学正等地方官就不应该干涉廪生的考核,甚至学校的教授也只有教授之责,然而,黄舟山自己也未料到他所倡导的学校推举之制实现的竟会这么快,他起初并未特别解说如何廪生考核之事,到了后来,因兹事体大,黄舟山轻易不再出言干政,更何况,他声望再高,也只是一介文人,说话也未必管用了。因此,争权夺利之下,各州县的考核标准不一,廪生更良莠不齐,特别是为了筹措钱粮,广开捐生之路,更使斯文扫地。这样一来,不但民间的非议颇多,士绅当中的声浪也越来越大,希望州县学廪生亟待甄别良莠,革退滥竽充数之人。邓素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授意礼部率先提出天下一格,由朝廷统一制定一个廪生考核的标准,趁着北伐和天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