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105 日月无偏照-5_帝国的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道好友,以及弟子门人都谈及过。

  到了杭州隐居下来之后,吴子龙就闭门谢客,与若干门人一起研讨礼法,著书立说。但是,朱森来访,吴子龙却不能不见。朱森既是理社元老,又赵柯的国舅。他在竹林书院讲学育人,声望不下于陈赵曹吴等人。陈东秉政后,理学大兴,曹良史、吴子龙等人都位高权重,相互间也有冲突,唯独朱森超然于朝政之外,与众人的情谊未变。但当理社不得不改奉“赵杞”为天子时,身为赵柯之国舅,朱森未出一言相责。单单这分度量,就令吴子龙不得不佩服。

  杭州府郊外,一处竹林掩映青砖泥瓦的院子,此处便是吴子龙隐居之所。

  书斋内弥漫着股墨香,桌上堆积着字迹工整的手稿,书桌左边是包括“尚书”经注在内的历代刑律,右边是周礼、易经、论语等儒家经注,在满地的典籍中间清理出一块狭窄的空地,摆了一张小方桌,桌上一壶两杯,吴子龙和朱森对面而坐。

  “寒舍简陋,”吴子龙难得十分客气,笑道,“这刑名之学,朱兄有什么见教么?”

  “刑名之学,并非愚兄所长。”朱森到不是客气。同样想要挽救世风日下,他专注于节制人欲,顺应天理之学,与赵行德颇有共鸣之处,但在刑名上面,他却涉猎得不多。吴子龙穷尽心血编写《宋礼法》,等闲人见不到他,见到他的人,必然要谈及这本尚未完成的煌煌巨著。在吴子龙执意请求下,朱森斟酌道:“吴兄匡扶人心的宗旨虽然不错,但吴兄欲尽废‘八议’之法,只怕在朝堂上的阻力极大,再如‘贪墨受贿者,纵一钱一线之微,亦坐赃去职,终身不得叙用。贪墨受贿值千钱者,流一千里,每千钱加流一千里,贪墨过三千钱者,处以绞杀。’是否过于严苛?如此照此刑罚,我朝的官吏,只怕没有几个不处绞刑的。”朱森暗想,《宋礼法》如此之严苛,待吴子龙听说那件事情,不知又会如何主张?

  “贪墨受贿,绝不可姑息养奸!”吴子龙摇头道,“朱兄,你生在富贵之家,区区一千文钱何足挂齿,但你有所不知,可是对升斗小民而言,一二十文往往就能逼出人命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受贿的官员也要给人家好处。贪墨和贿赂,都要成倍,甚至几十倍的压在百姓身上。地方官不敢得罪士绅豪富,往往要取之于民,朝廷的赋税本来已经过重,百姓怎能再承受起浊物的敲诈勒索呢?和百姓因贪贿所受之苦难相比,区区免官、流放之刑,我还嫌轻了呢!”吴子龙喝了口茶,又叹道,“至于‘八议’之说,议亲,议故,议贵,议宾之类,虽然是上古之制,但今时足以助长奸恶。蔡京何人?三朝老臣,因此朝廷要杀他千难万难,可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