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83 节制非桓文-1_帝国的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怕是南山城大败辽军的辉煌时刻,汉军将士们也没这么热情。夏国人有“关中冷娃”之说,有的人不说话时,就真和泥塑木雕差不多。军士们哪怕对将领再尊崇,面上也只是平平常,真正到了战场上,做到令行禁止,军旗所指,则绝无反顾。就算皇帝驾到,大家也是列队欢呼而已,不可能像关东人这么高兴起来就什么规矩都忘了。被人挤到旁边,杜吹角颇有些牢骚。至于赵德在关东叫做赵行德,草字不是行直而是元直,他到没别的想法。关东过河的人,有的人是为了避免给家中带来麻烦,有的根本没有大名临时取了一个,有的是为了一劳永逸地逃债,有的则是看别人乱报名字,自己就跟着乱报。甄别所也不可能和宋国官府核对,名字不实的多了去了。

  “这些人失心疯吧?”刘政不满地嘟囔道。

  “他们才清醒着呢,现在和赵将军说上几句话,回去就够吹嘘好几年了。”石景魁有些无语地看了这几个关西佬,叹道:“人的名,树的影。这还只是市井百姓,要等赵先生去了州府的书院讲学,那场面不知要比现在热闹多少倍。”三个蜀中军士相互看了看,脸上都是不可思议的神色。蜀中文风昌盛,和关东声气相通。蔡京打压元祐党人时,还有不少关东的文士到蜀中避祸。即便石景魁这样的军士,对赵行德在宋国的声望也是一清二楚。他三人却万万没想到,赵行德隐居然是投笔从戎,这些年东征西杀,竟积功到了校尉制将军的位置。

  “行军司定是早已知晓,”石景魁暗想道,“方才派赵将军来联络陈东。关西人和关东人互相看不惯,原以为希望渺茫。如今看来,倒有八九分成功的机会。”

  邓元觉站在聚义堂外一处假山上,双手笼在袖中,皱眉若有所思,实则一直在观察着赵行德。在邓元觉身边,还有其他几个早到十三连环寨的文士,有人轻摇折扇叹道:“元直先生养望十年,方有此等人望,如此终南捷径,偏偏弃若敝屣。为挽回国势,不惜自污,折节下交这些江湖武人,如此行事,真是愧煞世间故作清高之士。”其他几人也点头称是。此番前来会盟的草莽豪杰,龙蛇混杂,其中固然有赤胆忧国之辈,也不乏浑水摸鱼之人。甚至有些荆襄匪寇根本没有前来会盟,便打着赵行德麾下义军的旗号,趁乱勒索乡里,打家劫舍。

  “天下大厦将倾,我辈当如赵先生,”周崇义叹道,“挽回乾坤,救我桑梓,粉身碎骨且不怕,这点点虚名,又算得什么。”旁边几人一一点头称是。这几人原本都是自命清高的文士,这番听说赵行德在岳州盗匪水寨中召集荆襄豪杰抵御辽兵,也是下了很大一番决心,方才互相邀约前来赴会的。

  邓元觉听了,心中微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