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宋代鄂州城市布局初探_帝国的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潘侯枕曲眠,欲借一帆春水去,江边皆是楚州船。”《舆地纪胜》卷六六《鄂州•监司军帅沿革》“湖广总领所……今置司在武昌门内。”

  汉阳门:《入蜀记》卷三:“至鄂州……与(章)冠之出汉阳门,游仙洞……”《石屏诗集》卷一《鄂渚张唐卿周嘉仲送别》:“武昌江头人送别,杨柳秋来不敢折。汉阳门外望南楼,昨日不知今日愁。”

  以上三门,竹簰门应是西门。鄂州城西面濒临长江,竹簰门既然“临江”,则应是西门。对照明清方志,可知竹簰门确是鄂州西门。《湖广通志》卷一五《城池志•武昌府》“府城”条:“明洪武四年,江夏侯周徳兴增拓修筑,……为门九,东曰大东,曰小东,西曰竹簰,曰汉阳,曰平湖……”

  汉阳门也是西门。据陆游记载,他在鄂州与章冠之一道先“登石镜亭,访黄鹤楼故址”,然后“与冠之出汉阳门”。石镜亭在“石城山一隅,正枕大江,其西与汉阳相对,止隔一水,人物草木可数。”[陆游:《入蜀记》第五,《陆游集·渭南文集》(以下简作“渭南文集”)卷四七,中华书局校点本1976年版,第2443页。]前引《石屏诗》亦称“武昌江头人送别,……汉阳门外望南楼”,由此可知,汉阳门在城西大江边,与西面的汉阳隔江相对,距离很近,这种地理位置只可能在鄂州城西。宋代以后,汉阳门屡见于史籍,如元朝曹伯启《曹文贞公诗集》卷九《良月既望忆仲通宰公兼寄君平察推》:“闲登黄鹤旧矶头,万顷烟波起暮愁。想象故人心似我,汉阳门外望南楼。”《湖广通志》卷二五《祀典志•武昌府江夏县》:“江汉神祠,在汉阳门楼,宋淳熙中通判刘靖以江汉宜为望祀,即灵竹寺西为坛祭之,后改祀今所。”《湖广通志》卷一五《城池志•武昌府》:“武昌府城,……明洪武四年,江夏侯周徳兴增拓修筑……为门九,……西曰竹簰,曰汉阳,……嘉靖十四年,都御史顾璘重修,门仍九,……西易竹簰曰囗,曰汉阳,……”直至今日,武汉市武昌区城西仍有汉阳门,是长江边的一个重要渡口。

  武昌门,从地理方位上看,应该也在鄂州城西。前引《溪堂集》诗称:“武昌门外柳如烟,……江边皆是楚州船”,说明武昌门是临江的城门。明清人的诗文中有不少吟咏武昌门的句子,如明人张羽《静庵集》卷四《题画赠长兴杜典史浚》:“下若溪头山似戟,武昌门外柳如烟。何如肆射平其去,束带闲畊墓下田。”董纪《西郊笑端集》卷一《次韵沙允恭感怀二首》:“行乐有孤灵运屐,笑谈无复庾公楼。武昌门外多官柳,能有几株今尚留。”清人萧广昭《榴花塔》:“梅山远对武昌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