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4章 何女郎_重生乡村文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东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从年初成立,《英雄志》是它的第一个项目。

  其实去年何平就已经跟剧创小组、赵本三等人说过,他们可以自己攒剧本、拉剧组,如果影视公司觉得合适的话是可以投资的。

  可半年多时间下来,众人都处在一种犹犹豫豫的阶段,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何平对此丝毫不着急,开创影视公司只是走了一部闲棋,为今后在文娱方面打的一个基础。

  何平不急,有人比他急。

  自从《红高粱》柏林获奖,所有台前幕后参与《红高粱》的人员便都成为国内瞩目的人物,何平这个原著作者当然也不例外。

  过年后就陆续开始有各地的制片厂、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他,希望可以拿到他其他作品的改编权。

  何平通通婉言谢绝,现在他又不差钱,来的这些改编邀请很多都是想蹭《红高粱》的热度,其中质量良莠不齐。

  他的拒绝并没有熄灭这些人对于他小说版权的热情,原因也很简单。

  从《牧马人》开始,到《吕得水》,到《家慧》,再到《红高粱》。

  何平被改编的作品无一不是大火特火,这其中《吕得水》算是改编成就最低的,但也霸占了当时国内大多数电影院半年的时间,还掀起了对电影女主角张瑜的大规模批判。

  《牧马人》就不用说了,上映一年多,是八十年代唯二票房破亿的国产电影,另一部是赫赫有名的《少林寺》。

  《家慧》是国家电视台的首部长篇电视剧,一经开播就获得了观众的无数好评,妥妥的催泪神剧。国家电视台现在每年都会重播,保守估计未来二十年内都会是这个频率。

  《红高粱》算是在荣誉方面最强的作品,年初夺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现在老谋子带着电影满世界的去刷荣誉,估计这一两年再拿下几个国际电影奖项毫不费力。

  要票房有票房、要口碑有口碑、要收视率有收视率、要奖项有奖项。

  所以说,国内的影视圈怎么可能放过何平的作品。

  年初的时候,何平接到电话的频率是最疯狂的,几乎每天都有一两个寻求合作改编的电话。

  现在过了几个月,电话少了很多,但是十天半个月的仍能接到电话。

  凤辣子跟骆一禾闹,其实是藏着心眼的。

  骆一禾只是《英雄志》的作者之一,她并没有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但凤辣子知道骆一禾和何平的关系不错。

  她在影视圈混了好几年,她太清楚何平现在在国内影视圈的地位,他的作品拍一部火一部,无数制片厂、电视台抢着想和他合作。

  更关键的是,自《红高粱》获奖之后,圈子里突然流行起了一个“何女郎”的说法。

  传闻《牧马人》的女主角,一开始谢晋导演是属意丛珊的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