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一八章 实干型内阁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宗亲新规,有人觉得这是官家早就酝酿好的,有人觉得这是官家在提前为收复燕云做准备,毕竟,不管是向东、向西,还是向北,都很难脱开与北辽的接触。

  至于远洋,那就是个添头······

  甚至有人认为官家所谋者大······国朝有这样的实力。之所以让宗室出头,都是赵家人嘛。真的跟太子患病这事联系的有没有?或许有,很少,即便有,也是擦着边的想。

  所以,这个议题通过的很顺利,甚至有人还添油加醋的建议,朝廷应该放开退役军卒的使用,采取自愿和安置两种方式,最大限度的给宗亲经略外族之地支持。

  赵曦准了,这样的结果说不清是不是自己想看到的,有点哭笑不得。

  本来只是想告诫一下皇子们,也为自己处置二皇子的行为背书。没想到,朝臣们真的给自己补全了,把所有的一切都认为是谋划了。

  可不就是,老二在招揽了不少那些不知情,退役了却热衷战事的军卒,已经将安南的郎颂和高邦一带连成片了。

  赵曦都觉得这时候自己有这个念头,真的是有很大的图谋了。

  官家新添加的宗亲新规,并没有影响大朝会的议程。大换届的朝会本就事务繁多,根本不在意多这一项。

  不过,终归还是会结束。

  只是直到大朝会结束,也没见那个亲王,那个宗亲自荐要做哪看上去任重道远的事。

  都是些怂货!

  其实,有这心的这时候也不敢出这个头。谁知道官家到底想干什么?

  ……

  国朝现在已经基本上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通道,所有事务都可以定义为有序发展。

  所以,新一届内阁与上一届内阁不同。

  上一届内阁,赵曦还是在继承先帝的政治遗产,所有的内阁、朝廷重臣,都基本上是在先帝时就浸淫朝堂许多年的人物。

  这类人或许有才能,但心思都集中在臣工之间斗法,跟皇权斗法,甚至忧虑国朝外部环境而终日不得心安。

  那时候,赵曦为大宋国朝谋划的诸多事务,还没有完全显现效果,还不能让朝臣明确正确的发展方向。

  那时候,即便赵曦属于携带着十几年声望即位,臣工们都一样敢于随时随地的驳斥官家……因为朝廷事务不多,就靠嘴在朝堂立足。而能怼官家,似乎是博名声最好的办法。

  那时候的臣工,都是以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为荣,都是以在朝会上侃侃而谈为荣。

  做不做事不重要,能不能做好事不重要。重要的是就是耍滑溜嘴,多哔哔就代表着为大宋尽心尽责了。

  即便是赵曦挟征战西夏的大胜即位,临朝时,一样需要面对嘈杂混乱的朝堂。

  一次次的甩脸子,发脾气,甚至过激的不言语离开,都无法根本上解决朝堂议事的混乱。

  最终,赵曦借用王安石那执拗的性子,利

  请收藏:https://m.bix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